买人溢价后遗症!曼联出售球员难,“先验货再买断”成主流
与先引入狼王、再追逐蜂王的引援策略相比,曼联在出售球员方面目前仍然保持着一种“静观其变”的态度。当前,国际米兰和皇家贝蒂斯分别对霍伊伦和安东尼提出了“先租借后购买”的方案,这一策略不仅彰显了对手俱乐部在经营策略上的谨慎态度,也间接反映了对曼联球员实力的某种不信任,曼联在球员投资领域正面临着严重的“溢价后遗症”问题。
近年来,曼联在部分引援上普遍需要支付额外的“曼联税”,其花费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。例如,安东尼的转会费高达9500万欧元固定费用加上500万欧元的浮动费用,而霍伊伦的转会费也达到了7500万欧元。这类价格在其他俱乐部看来已经构成了“品牌溢价”,与球员的实际表现形成了明显的落差。当球员在曼联的发展未能达到预期,如霍伊伦在英超赛场上破门乏术,安东尼则常常原地转圈,买方俱乐部自然会对直接高价接盘产生疑虑。
然而,国际米兰和皇家贝蒂斯的心思却各不相同。国际米兰作为曼联的老客户,堪称红魔的最佳下游合作伙伴,那些在曼联表现不佳或年龄偏大的球员,往往能在国际米兰展现出不错的竞技状态。卢卡库、阿什利-扬、达米安都是蓝黑军团重夺意甲冠军的功臣,而桑切斯、姆希塔良也在梅阿查球场焕发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春。
因此,国际米兰对霍伊伦抱有信心,认为他在意甲联赛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潜力,尽管在曼联的表现有所起伏,但他还年轻,仍有提升的空间。所以,国际米兰提出了“租借+条件买断”(4500万欧元)的方案,这既是对新帅齐沃用人喜好的一种观望,也是试图将“试错成本”转嫁给曼联的一种策略。国际米兰体育总监奥西利奥的表态就是这一切的写照:“我们相信霍伊伦的潜力,但7500万欧元?请先让我们看看他是否值这个价的一半。”
皇家贝蒂斯则已经对安东尼进行了评估,单纯是因为资金紧张而希望再租借他一年,之后再通过出售球员筹集资金来讨论买断事宜。从曼联的角度来看,最好是资金充裕的勒沃库森能够全额支付转会费带走安东尼,毕竟他们的核心球员维尔茨即将加盟利物浦,而滕哈格也非常欣赏他的这位旧将。
近年来,曼联战术体系频繁变动,管理层也经历了更迭,导致部分球员未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天赋,从而形成了“曼联体系不适配”的标签。当这些球员进入转会市场时,潜在的下家往往倾向于将他们的表现下滑归因于“球员能力”而非“环境制约”,进而要求进行“试用期”。
事实上,桑乔两次租借未能成功转会也证明了这一点,他确实配不上现在的高薪,租借方也不愿意为一名轮换球员支付巨额工资。
当欧洲俱乐部提出试用期要求时,他们真正质疑的是:这些球员的挣扎究竟是由于能力不足,还是曼联这支“球队机器”出现了故障?
因此,红魔不得不承受环境负面效应带来的苦果,接受球员身价的额外折损。
曼联面临的“先租借后购买”的困局,本质上反映了金元足球过度膨胀后的价值回调现象。当欧洲俱乐部举着“先验货再付款”的牌子走向老特拉福德球场时,他们检验的不仅是球员的实力,更是曼联管理层的决策智慧。
红魔的重建之路注定漫长而艰辛,但如果能够从每一次租借条款的博弈中学会敬畏市场、尊重价值规律,那么这场信任危机的尽头,或许正是红魔重返荣光的起点。
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暂无